許多主管在帶領團隊時,經常把注意力放在營造信任、責任感等促進團隊合作的重要黏著劑上。
然而,《領導現場關鍵9件事》作者詹姆‧羅賓斯(James Robins)提醒,
黏著劑一旦遇上了「溶劑」,很容易就使不上力,
因此,團隊領導者也應該格外留意會侵蝕團隊凝聚力的「問題人物」。
碰到問題員工時,應該把他們的負面言行當成是「偏差行為」,而非「人格特質」,
如此就可以針對其不當的行為加以型塑、鑄造與改變。
他提出了4種常見的職場偏差行為及其應對之道:
【1】懶惰蟲
如果團隊中有公認的懶惰蟲,主管不處理,讓他或她過得安然無恙,將嚴重危害其他成員的士氣。
最糟糕的情況是,讓上進的部屬對自己說:「我加倍努力還不是拿一樣的薪水,何必呢?」
於是降低工作表現來對抗不公平,讓團隊的集體表現降到懶惰蟲的層次。
【2】小題大作的臭鼬
臭鼬有一個防衛絕招:臭氣,因此大家都知道要跟牠們保持距離,以免受到毒害。
工作場合中也有「臭鼬」,一直處於警備狀態,總是小題大作,就像情緒不穩定的恐怖分子,
用負面的態度、防備的姿態與陰晴不定的性格挾持每個人,逼使大家得小心翼翼地避免激怒他們。
碰到這種成員,經理人不能選擇避開或忽略,
必須點出他們的行為如何損及團隊效益,並且具體說明希望他們能做出哪些改變。
因為臭鼬們需要堅定的指導以及責任的分配才會改變。
還有,在臭鼬改變之前,你得先有心理準備隨時可能被「臭氣」攻擊。
【3】抱怨王
愛抱怨的人會使團隊消沉,人們的創意甚至會因此被扼殺。
不過,悲觀的人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變得樂觀,
因此請拋開任何想要改變他們的想法,你只能做到確切地指出悲觀的行為,
並建議他們做出其他反應來取代這些行為,至少將他們對團隊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。
【4】愛掌權的惡霸
喜歡事事掌權、霸道橫行,什麼事都覺得自己是對的,
愛將自己的看法強加在別人身上,還看不起別人的想法,總讓身邊的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的弱小。
這樣的惡霸如果沒有受到處置,團隊士氣會繼續被壓制,你就再也得不到任何好想法。
不過,其實大多時候惡霸都不是故意要這麼惡狠狠的,只是他們還沒學會修飾自己的性格。
羅賓斯建議,要保護團隊免於上述行為的侵害,
經理人可以明確地寫下部屬需要改正的行為,避開主觀的情緒字眼,只專注在偏差行為本身;
再幫助部屬了解他們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,並且告知你希望他們做、或希望他們別再做的事情。
只要能夠持續觀察與勸阻偏差行為,同時不斷地鼓勵優質的行為表現,
最終就能看見想要的改變或終止偏差行為的出現。
本文取自《領導現場關鍵9件事》,臉譜出版。整理 / 張良姿